带着专业思考做教育——谈听、评课(之二)
继续昨天的话题。
当我们了解了两种不同观念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后,再来思考我们的课堂教学。
昨天公号发出后,引起不少老师关注。有位浙江温州的俞老师转发《带着专业思考做教育——谈听、评课(之一)》后附言:
听,评课需要求异思维,批判性思维,但也要有评课者的情怀,毕竟大部分上课老师是在他限有的水平上,展现了自己的能力,己尽力了,此时,他所需要的可能是专家的鼓励与少许的肯定,或许并不是真知灼见的建议!
宁德金老师随后附言:
不同阶段不同的评价标准,目的在于帮助执教者认清自己优点,看到不足,找到前进方向,促进其成长 ,也促进其余听评参与者的成长
两位老师的深度思考给听评课者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。
裴光亚先生在《评课者的情怀》一文中说得好:
评课,需要什么?需要理论修养,教学经验,批判精神,表达艺术,.没有理论就没有标准,没有经验,就无以体会执教者的心路,没有批判精神,就不可能把作为客体的课和作为主体的执教者引向深刻,没有表达艺术,我们就不能让人理解以致心悦诚服.理论修养、教学经验、批评精神、表达艺术都是我们所需要的,但不是最重要的.最重要的是什么呢?是一种情怀,这种情怀,就是对执教者的理解以及与执教者一起对课的共同追求,在这种追求中所表现出来的宽容与扶持,大爱无痕.
怎样评价能促进学生的学习?
知道学生的学习目标
收集相关的评价信息
解释并促进学生的后续学习。
评价不仅是对前期学习的总结,而且是对后续学习的促进.
这是网络上流传很广的一个听评课案例,听课者用一周时间,记录了同一位教师授课时的行走(移动)的线路,当把这图呈现给授课教师时,授课老师马上就明白了自己班上那几个问题学生“问题”的由来——他们被老师无意间“忽略”了!
网上看到一个段子:什么最难?
有人说:“世界上两件事最难:一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,二是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。前者成功了叫老师,后者成功了叫老板;两者都成功了叫寺庙。”
虽为一则趣言,足见教育教学的工作的不易!所以,我们听评课要
带着教学需求去听课,
带着课程理念去听课,
带着实用标尺去听课,
带着欣赏眼光去听课。
听课中注意观察授课教师的 教学能力——教材组织是否科学、语言是否生动、活动是否适当;教学智能——策略是否有效、处理是否灵活。看看师生互动中的交往状态——是否多向交往、合作交往、和谐交往; 47 31741 47 14985 0 0 3528 0 0:00:08 0:00:04 0:00:04 3528绪状态——是否积极主动、愉快有效;思维状态——是否主动思考、深层思考、多向思考。等等。从学生的应对反应、神情状态看学生的参与——是否全员参与、全程参与、主动参与;
在下校调研中我们了解到不少一线老师的困惑:
学科教材——该怎样去“用”?
学科课堂——本该是什么样?
学科探究——如何进行指导?哪些具备探究的价值?
教学时间——如何把控?怎样才是适宜的节奏?
课堂细节——如何去关注?
这些问题也成为我们教研的主题。
什么样的知识更具有价值,能够促进学生智慧的生长和形成?什么样的过程和方法最有效,有利于学生智慧的生成与发展?
裴光亚先生的以下观点值得我们每位听评课者学习借鉴!
作为一个评课者如何去评课首先是心态问题,其次才是方法和内容问题.心态要平和,要有宽容和扶持的情怀,要学会倾听,要懂得尊重他人、理解他人,要把评课当成盘点收获的过程,借鉴学习的过程,要懂得发现和欣赏,要学会用探讨的语气与执教者交流,同时要时刻提醒自己,学会反问:照我说的去做就是一节好课吗?通过评教活动让执教者更进一步,应当是这项活动最朴素的愿望。这一愿望能否实现需要评课者有和善、宽容、扶持的大爱情怀,这既是教者的祈求,也是评者对教者应有的尊重和关爱,愿评教活动在和谐的气氛中健康成长.
一起聊聊教育的家长里短,珍惜当下,守望成长!